神外专家沈建康:医学禁区勇闯关 妙手仁心铸健康

2017-12-06 来源: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柳叶凭妙手,白衣秉丹心”这句话是我院神经外科主任沈建康的真实写照。从1974年开始,沈建康就一直从事神经外科工作,四十余载坚守问道,不忘初心,神外领域潜心耕耘;数千台手术救治,仁心仁术,医德高尚有口皆碑。他不仅拥有高超的学术造诣,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身为示范,为人师表,为神经外科领域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栋梁。

  沈建康,男,1968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 1974年开始从事神经外科工作。1987-1988年公派赴法国巴黎第六大学附属Salpetriere医院神经外科进修,1991-2010年任上海瑞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现任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曾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上海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欧美同学会医务分会理事。获全军、上海科技成果奖六项,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250余篇,参与编写《脑脊髓血管外科学》等专著20余部。

  公派留学 潜心钻研
 

  1988年在法国巴黎Salpetriere医院

  1987年公派赴法国巴黎第六大学附属Salpetriere医院神经外科进修2年。回想起当年的留学时光,沈建康回忆说:“当年在南大利用业余时间学了两册法语书,就敢一个人跑去法国留学。学的法语都是生活用语,专业上的交流还是用英语。”当时医院工作期满一年就可以带薪休假一个月,但沈建康却放弃了带薪休假的机会,坚持在医院工作。沈建康打趣说:“当时同事以为我舍不得工资,就跟我说‘你出去玩呀,工资给你的呀,带薪休假,薪水照发,你出去玩呀!’我就不去,我说我还要学东西。那两年除了巴黎有时候还出去走走看看,法国其他地方我都没去过,现在想想还蛮好笑的。”

  1988年在法国巴黎Salpetriere医院花园

  鲁迅先生说:“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工作上。”在法国这样一个浪漫之都,仍旧能摒弃杂念,刻苦钻研,沈建康才能够有如此高超的学术造诣和临床经验,也正是凭着这种不断探索的精神,才能成为神经外科领域的领军人物,获得国内外行业专家的认可和高度评价!1991年开始,沈建康进入上海瑞金医院工作,任神经外科主任。现任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

  医术精湛 不断创新

  说到神经外科动脉瘤手术、听神经瘤手术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沈建康绝对是国内数一数二的专家!

  87年参加世界神经外科会议,与王忠诚教授、萨米教授和易声禹教授合影

  沈建康主任在80年代就开展颅内动脉瘤直接夹闭手术,Ⅰ-Ⅱ级动脉瘤手术无死亡,达到先进水平。在国内首先采用颅底入路和匙孔入路处理颅内动脉瘤并改良手术技术,其中包括高难度的基底动脉瘤、眼动脉瘤和巨大动脉瘤(最大的直径达6CM),取得良好效果。为了提高对脑血管病和颅内肿瘤的诊断水平,80年代就采用Seldinge技术进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当时没有DSA机器,就在普通胃肠X关机进行。没有高压注射器,就手推造影。诊断水平提高了,病人也得益了,而医师自己多吃很多X线,受不少伤害。为了解决床突旁巨大动脉瘤术中的瘤内减压的难题,发明了与神经介入结合的方法,在颈部颈内动脉置入动脉鞘,通过术中抽吸使动脉瘤缩小,取得成功,明显便于动脉瘤的夹闭。90年代在国内又较早的开展了神经介入栓塞脑AVM和脑动脉瘤,进一步提高了微创的理念。

  1989年出席南京脑血管病外科会议

  在85年开展微创MVD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包括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在1999年邀请德国专家Perneczky教授来中国讲学后,又开展神经内镜和匙孔入路的手术,治疗脑积水、脑膜瘤、动脉瘤和垂体瘤。在90年代,在国内首先采用经扩大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共30余例,全部切除率和在面神经保留率等方面已达到先进水平。对于颅底外科中最困难的斜坡肿瘤,采用多种联合入路,手术40余例,全部切除率和术后恢复良好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问及迄今为止印象最深的手术,沈建康回忆说一个是时间最长的手术,做了十几个小时,从早上开始做手术直到第二天凌晨。“那是上世纪80年代,还在南京军区总院,显微镜传到我国也没几年,当时技术设备比较落后,显微镜和磨钻等设备不好,也没有内镜。那时候有个患者为颈2腹侧脑膜瘤,由于脊髓受压,已经卧床不起,呼吸困难。借助显微镜,经口咽入路全切除了脑膜瘤,手术后患者完全恢复,二周就走着出院。当时这个手术世界上也没有做过几例,我这个算是开创了国内首例。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算是难度较大的手术了。现在技术设备提高了,有内镜了,入路的方式也多了,现在做起来就很简单了。后来印象比较深的还有切除6、7公分的巨大动脉瘤,也是惊心动魄。

  2017年7月,上海的刘先生感觉头痛头晕,送医院检查后确诊为脑海绵状血管瘤,左侧顶枕叶脑出血,医生建议手术切除。刘先生及家属认为在脑部动手术风险大,且没有特别信赖的医生,一直举棋不定,后慕名来到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找到沈建康。沈建康邀请科室医生、麻醉科医生会诊后一直认为情况不容乐观,脑海绵状血管瘤出血造成患者行动不便,如果任由病情发展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需尽快手术切除。经刘先生及家属同意,借助博医来神经导航系统和德国蔡司显微镜为患者实施血管瘤切除手术。

  沈健康正在显微镜下手术,右前方电子屏幕可准确看到病灶

  在神经导航下,确定海绵状血管瘤位置,取左侧顶枕U型切口,逐层切开达颅骨,钻孔开骨窗,沿骨窗边缘呈U型切开硬膜,在神经导航指引下精准的达到皮层下紫红色的肿物,行肿物完整切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头晕头痛症状消失。刘先生再三致谢,感谢沈建康及医护人员去除病魔,恢复自身健康。

  刘先生术后恢复良好

  沈建康精湛的医术吸引了很多患者前来,甚至有的名人患者都前来咨询。其中就包括了老女排知名队员周鹿敏的启蒙教练唐女士。唐女士患面肌痉挛疾病多年,辗转了多家医院,治疗效果也不明显,后慕名转入上海蓝十字医院找到沈建康寻求治疗,沈建康为唐女士行“左侧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术后唐女士面部抽搐症状立即消失,面肌痉挛疾病得以有效治疗。为此,周鹿敏专程赴蓝十字医院送上锦旗表示感谢,赞叹沈建康高超的医术,感谢医护人员的贴心护理。

  周鹿敏代好友送锦旗致谢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根源活水来。”四十多年来,沈建康一直不断鞭策自己,不满足于现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经常赴世界各地同国外专家交流学习,出席各种学术论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希望为更多的病人解除病痛折磨,为我国神外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0年与美国RHOTON教授合影

  2010年与德国玛堡Bertalanffy教授合影

  医者仁心 待人如亲

  虽然是业内公认的神外专家,但沈建康对这些名号看的很淡,也很少接受媒体采访,工作时间都在门诊、病房或手术室。他经常亲自带着青年医生下病区查房,了解病人恢复情况,和病人家属唠唠家常,宽慰他们要放平心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争取早日康复出院;工作之余除了偶尔陪家人出去旅游,基本上都用在了出席各大学术论坛以及发表学术论文上了。四十多年的神外工作,除了国内外医学杂志,人们很少能在媒体上看到关于沈建康的报道。

  沈建康带队查房

  湖北的唐先生受三叉神经痛折磨数年,在儿子陪同下辗转来到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找到沈建康,沈建康为他行微血管减压术,术后唐先生再也没有病痛的折磨。“真的非常感谢沈医生,他真的是神医妙手啊,以前一发作痛的死去活来的,做完手术就再也没有痛过,他还来看过我好几次,问我感觉怎么样,让我安心住院,有什么不舒服要立刻告诉护士。”唐先生的儿子感慨道:“他真的是一个好医生,我是请假陪我父亲来看病,做完手术他就告诉我好好回去上班,这里一切都有医护人员,会好好照顾我父亲,叫我不用担心。后来周末我来的时候,我父亲恢复的特别好,真的太谢谢沈医生,治好我父亲的病,谢谢医院的医护人员照顾我父亲,让他恢复的这么好。”

  “这是我的职业,更是我的事业,干这一行四十多年了,大大小小手术做了不下千台,看到病人康复痊愈,和家人高高兴兴的回家,作为医生也是打心眼里为他们高兴,也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要不忘初心,不要忘记当初从医时候的理想和情怀。”

  高超的手术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先进的诊疗设备,沈建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患者承受最小的伤害,较大程度的保证患者的健康,同时还关心病人的恢复情况,像朋友一样和他们聊天,给他们精神上的宽慰和疏解,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力量。“治病救人是我的职责所在,承担了这份责任,就要对得起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和期望!就要尽我所能为他们解除病痛!”沈建康态度坚定。

此文章仅作为临床学术研究、学术交流使用!

上一篇:深夜急救,江阴开往上海蓝十字的救护车在飞驰……

下一篇:帕金森 | 刘伟钦主任:“生命列车”失控前,我是最后的担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