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守护,为生命站岗——记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7A病区张静波团队

2020-03-09 来源: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疫情无情,强行阻断了人们情感的连接

  但人间有情,医护人员默默坚守在医疗一线

  他们从不言放弃敢于担当,

  决不放弃生命的希望

  为患者和家属架起了连心桥,

  让他们安心和放心。

  在疫情依然持续的当下,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针对非新冠肺炎疾病,尤其是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依然继续开展,神经内科7A病区医护人员,恪尽职守,迎难而上,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的救治,帮助危急重症患者化险为夷,让病患家属安心和放心。

  疫情之下,对重症患者更要用心、耐心和精心

  面对肆虐的疫情,为有效地防控疫情,阻断新冠病毒感染,医院各个科室都接到医院谢绝探视病患的紧急通知,7A病区也不例外。但当时有很多重症患者家属每天都会来探视,有的甚至是24小时陪护的,现在突然谢绝探视,那让患者家属如何放心呢?

▲ 对重症患者病情,进行分析讨论

  对此,神经内科7A病区主任张静波表示:为了让病患家属的情绪稳定下来,让他们放下心来,除了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顾全大局,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大家的公共安全问题;同时,张静波主任还要求本科室医护人员对危重患者更要用心、耐心和精心,并严密观察其病情变化,以便及时应对和救治,才能不辜负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让心系患者的家属更放心。”

  今年元月初,神经内科7A病区收治了一名肺部重症感染(非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的患者张先生(化名),他已76岁高龄,同时患有严重的脑梗,情况比较严重,家属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面对任何情况的患者,医生都必将全力以赴对其进行救治。疫情期间,该患者就出现呼吸衰竭的情况,并已告知病患家属病危,但经过张主任和医护人员的积极救治与协作努力,患者最终转危为安,之后患者病情好转,生命体征稳定。

▲ 精心治疗和护理,让患者转危为安

  患者之所以能够化险为夷,离不开医护人员的积极救治和精心护理。由于老人长期卧床,咳痰能力比较差,因此对于重症肺炎患者来说,呼吸道是否畅通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确保患者安全,张主任要求护士再为患者吸痰时一定要更彻底一些。护士们不辞劳苦、不计较得失、不怕感染,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天天为患者认真吸痰、扣背。患者还曾多次面临因呼吸不畅而窒息死亡的风险。有好几次,该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到60%,但医护人员通过对该患者进行机械排痰、扣背等多种救治措施,促进痰液排出,该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又恢复正常,生命体征也稳定下来。病患家属获悉整个过程后,非常感激。

  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直到患者安全她才罢休

  据张静波主任介绍,7A病区有一例老年痴呆患者,因为之前在家洗澡,突然出现意识障碍,水温很高,被家属发现时,身体多处二度烫伤,尤其是躯干、肩和上肢,烫伤面积比较大,局部三度烫伤(烫伤分为三个等级,三度最为严重)。由于烫伤面积较大,渗出就会更多,容易感染,而局部三度烫伤,不易恢复,还会留下瘢痕,情况非常不乐观。在此情况下也易出现感染和低蛋白血症,张静波主任基于患者的上述情况给予及时处理,并补充了白蛋白,由于换药及时,护理到位,患者烫伤逐渐好转,没有合并感染的情况出现,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 管床医生精心处理和包扎患者伤口

  同时,因为患者还患有痴呆,常常会出现间断性精神障碍,发作期间精神狂躁,言语混乱,情绪不受控制,像这种患者是很难管理的。

  春节前,疫情还没有完全爆发,该患者病情较稳定,情绪也算平和;但正月初一后,当疫情开始肆虐、确诊和死亡病例开始上升时,医院开始实施谢绝病患家属探视的规定,患者突然变得狂躁、固执,吃的也很少。面对患者病情的变化,张主任联合精神科主任何怡发对其进行了会诊,张主任把患者的精神状态、治疗方法及药物剂量都告诉了何怡发主任,何主任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出现的病症调整了治疗方案和药物,但患者病情并没有起色。

▲ 患者情况好转,情绪稳定

  之后,张静波主任还是不肯放弃,她对患者病情又再次进了仔细分析,患者虽然认知差、不理性,但意识还是比较清醒的,应该不只是单纯的精神症状问题,可能是患者有什么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却又无法表达出来。思路决定出路,张主任换了个角度考虑问题,结果完全正确。原来,该病患是想念家人了,尤其是自己的老伴。找到了症结所在,张主任和医护人员就通过定期让他和家人打电话、微信视频沟通,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当该病患看到家人和老伴都安好无恙,他心里就踏实了,情绪稳定下来也积极配合治疗。

  ▲ 护工定期通过电话、微信与该病患家属沟通

  随后,该病患情绪比较稳定,吃饭也多了,但偶尔还会想要回家,这时张主任就会安慰他,“等你的伤口好彻底了,就可以回家了”。听到张主任肯定的语气后,该患者连声说“好、好、好”。该患者家属知道他的病情好转了,也非常高兴。

  看照片发的部位,就知道是哪位患者

  “这是二床患者引流管掉了,知道这个情况我就会及时处理;这是四床患者孙老伯换药的照片,对比之前发的照片,他的伤口恢复得不错;这是五床刘先生处理褥疮的照片,患者之前褥疮很严重,现在好很多了……”张静波主任如数家珍似的介绍着科室群里医护人员发的患者治疗和护理照片。

▲ 一有空,张静波主任就会看看微信群里发的照片

  把患者护理、换药、治疗的相关照片发在科室群里,这是张静波主任对医护人员的一个要求。她说这是科室的一个很好传统,有时医生忙忘了,但护士们却非常认真负责,每次换药、处理伤口之前,她们都会拍照片,并第一时间发到群里,尤其是疫情期间更是如此,同时大家可以在不接触的前提下,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

  “通过大家发的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患者恢复情况,即使我没在医院,也能第一时间指导医护人员进行处理和救治。尤其是有外伤的患者,通过照片就能直接掌握其动态情况,了解其伤口是长好了,还是没长好,并能在第一时间告诉家属,患者在医院的治疗情况,让患者家属放心。这样的照片发多了,大家看的也多了,之后只要群里发患者的照片,看到发的部位,大家就知道是哪位患者了”,张主任讲到。

▲ 主动查阅相关文献,帮助科室医生学习

  对于救治病患,张静波主任总是亲力亲为,看到大家发在群里的患者照片,她心里就会很踏实。除此之外,张主任也希望通过科室的这个群,大家能够群策群力、共同学习、共同解决。为了提高科室其他医生的专业技能,她会主动帮助大家查找一些需要学习的相关文献,然后把资料链接分享在群里,和大家一起讨论,有时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她还会直接打印出来发给大家,同时还会教大家如何去查阅相关的资料。

  为了更好地防控疫情,她们选择为生命“站岗”

  疫情在全国开始蔓延的关键时刻,有这样一群白衣天使,她们始终奋战在医疗的第一线,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而选择了坚守岗位,守护患者。

  “面对疫情严峻,大家也有些担心,但绝不会退缩,因为自从我们戴上燕尾帽、穿上白大褂那天起,我们的肩上就有了责任,守护患者,为生命“站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7A病区的护士们坚定地说道。

  疫情期间,大家并没有因为人手的紧缺而放松对病区的防疫管理和患者的护理,反倒更为严格,对患者也更为耐心、仔细。在护士长李楠楠的带领下,大家严格执行医院和科室防疫流程,每天定时定点对科室病区地面、物表及空气进行消毒,尤其是对病房、治疗室、处置室、病区走廊、废物暂存点及仪器设备的消毒,从而确保科室环境的安全;每天还会定时对患者进行体温测量,一天两次,而对于有发热、病情变化的患者一天最少4次,有的会更多。

  面对任劳任怨的护士,李楠楠护士长说:“春节期间,有许多护士主动放弃休假,有的替没来的护士顶班,有的自己生病了还坚持上班,大家常常一连上十几天,加班加点也是常事。但没有一个护士叫苦喊累,大家视病患如亲人,把医院当成了自己的家,只是默默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罢了”。

  在这群年轻的护士当中,离家最远的算是护士赵亚南,她老家是内蒙古的,之前已经和父母说好了今年过年会回家,但疫情突然爆发,她却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坚守岗位,即使自己生病了,也要坚持上班。但经历过17年前那场SARS疫情的父母却牵挂着自己的女儿,女儿还在医院上班,更是不放心,天天都会打电话叮咛“把口罩带好、多洗洗手、消消毒”,有时也会心疼地说“要不还是回来吧,别干了”。赵亚南知道父母是心疼自己,但身为护士,要照顾患者,尤其是疫情期间,患者更需要自己。

▲ 工作中的赵亚南,正认真填写患者信息

  还有护士孙清,更是因为这场来势汹汹的疫情,放弃了期待已久的婚礼,选择了继续守护患者。据护士孙清讲,原本她的婚礼是定于2月9日举行的,为此还特地和男朋友回去领了结婚证,提前请好了婚假,但疫情来袭之初,她毅然决定留在上海,留在医院,和患者一起防疫、抗疫。当她把这个决定告诉丈夫和家人后,他们都非常理解和支持,这让她很是欣慰,虽然也有点遗憾,但看着健康、安全的患者,她觉得很值。

  ▲ 虽婚礼延期,但能守护患者却很值

  面对疫情的肆虐,神经内科7A病区的医护团队毅然选择了为生命站岗,他们默默坚守在工作岗位,积极抗疫,守护着患者的健康与安全,不放弃任何一个危重的患者,他们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一颗默默奉献的心。在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还有很多这样坚守岗位、守护患者的医护人员,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这次抗疫默默的奉献着!

上一篇:疫情期及时手术 危重病患拖延不得

下一篇:通知 | 3月9日起,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门诊开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