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可能是“吃出来的” 最新研究揭示“饮食炎症”会增加中风风险

2024-02-29 来源: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和残疾的第一大原因。最新发表于《英国医学会公共卫生》期刊的学术研究《Association between 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 and Stroke in the Us population: evidence from NHANES 1999-2018》指出,由饮食导致的相关炎症会增加中风风险。

  《英国医学会公共卫生》(BMC Public Health)收录于SCI数据库,2023年IF(影响因子)为4.5。该期刊致力于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健康和疾病的环境、行为和职业相关性,以及卫生政策、实践和干预措施对社区的影响等方面研究。

  2024年1月,我国研究人员在该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显示,由饮食导致的相关炎症,会增加中风风险。研究指出,饮食炎症指数与中风发生风险之间存在关联,随着饮食炎症指数升高,中风发生风险会增加。与饮食炎症指数最低的人相比,饮食炎症指数最高的人群,中风发生风险增加高达87%。

▲ 研究成果发表于《英国医学会公共卫生》

  研究人员分析了4.4万人的健康数据,他们平均年龄为46岁,通过收集对象的饮食信息,计算出饮食炎症指数,分析饮食炎症指数和中风之间的关系。

  研究揭示了与中风最密切相关的6类饮食因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胆固醇、多不饱和脂肪酸、铁、酒精,并认为这些饮食因素构成了预测中风风险的关键因素。

  研究人员表示,不健康的饮食模式,如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热量的西方饮食,会加剧慢性炎症,从而通过促进异常免疫激活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而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选择低胆固醇食物,避免摄入过多的酒精,选择富含水果、蔬菜、坚果、全谷物的地中海饮食,则有利于降低全身血管炎症、保护内皮功能和维持血管健康。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李振并主任介绍,相较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脑卒中常见危险因素,“饮食炎症”不为大家所熟知。事实上,饮食炎症指数(DII,又常被称为“膳食炎症指数”)是由美国学者开发,旨在提供一种定量方法,用于评估饮食对健康的影响,范围从炎症细胞因子的血液浓度到慢性疾病。根据饮食对6种炎症标志物(如:IL-6、IL-1β等)影响的数据,膳食炎症指数评分正值代表膳食成分有促炎潜力,负值代表有抗炎潜力,0则表示不具有炎症效应。DII总评分越高,饮食促炎作用越强,反之则抗炎作用越强。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注册营养师薛庆鑫2022年在由中国科协、卫生健康委等部委主办的科学辟谣微信公众号刊文指出,按照膳食炎症指数评分方法来看,以下5种食物属于促炎食物:

  1、过量红肉

  红肉,包括常吃的猪牛羊肉,摄入过多的红肉会促进身体炎症反应的发生,还会增加患2型糖尿病、结直肠癌以及肥胖的风险。

  2、加工肉类

  肉类食品在加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包括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类和杂环胺类在内的大量有害物质,过量食用会提高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产生炎症反应,比如烟熏肉、烤肉、火腿、香肠、培根等。

  3、高碳水化合物食物

  摄入过多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会刺激炎症分子的表达,比如精细的主食以及含糖较高的食物。

  4、高盐食物

  食盐摄入过高不仅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还会刺激炎症反应,对靶器官造成损害,比如烹调盐放得过多、常吃盐渍肉、咸菜。

  5、反式脂肪酸

  经常摄入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也会促进炎症的发生,比如含有起酥油的面包、含有植脂末的奶茶、含有代可可脂的巧克力、含有人造奶油的蛋糕等。

  李振并主任表示,在我国,“民以食为天”体现了“吃”的重要性。如今,除了“吃饱吃好”,每日饮食对健康的影响,正日益受到大家重视。国内外研究亦表明,高油、高盐、高脂的不良饮食习惯,正严重损害人们的健康。随着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低龄化不断加剧,也时刻提醒我们,这类疾病跟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结合中国营养学会颁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李振并主任介绍了平衡膳食八条准则:

  (一)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坚持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

  (二)吃动平衡,各年龄段人群应每天进行身体活动,保持健康体重;食不过量,保持能量平衡。

  (三)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

  (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六)规律进餐,足量饮水。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定时定量;足量饮水,少量多次。

  (七)会烹会选,会看标签。做好健康膳食规划;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预包装食品。

  (八)公筷分餐,杜绝浪费。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按需备餐;讲究卫生,从分餐公筷做起。

  李振并主任特别提醒,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要想避免“病从口入”,最好还要进一步做到少钠多钾、少糖少油,每餐以八九分饱为宜。在保持良好营养摄入的同时,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源自摄图网,如有版权纠纷,请及时联系医院。一经查实,将立即删除。

上一篇:春运遭遇雨雪冰冻天气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专家提醒:除了出行安全,还请防范脑卒中风险

下一篇:脑血管病做什么检查?专家解读:CTA、MRA、D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