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服务︱是你们给了我们希望 你们是生命的守护者!

2024-06-05 来源: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在我母亲最艰难的时刻,是九楼赵枫主任、李鲁萍主任等带领的医护团队,用精湛的医术、无尽的关怀和坚定的信念,守护着我母亲的生命。”

  近日,患者张奶奶的家属为9F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送上了诚挚的谢意,对赵枫主任、李鲁萍主任带领的医生团队,以及赵得梅护士长、廖伟芳副护士长带领的护理团队的专业救治护理,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表达最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全力救治精心护理 八旬昏迷患者“脱险”

  患者张奶奶已年逾八旬,今年年初,她因呛咳、咳嗽、嗜睡,至就近医院就诊,诊断为“重症肺炎,感染脓毒性休克”,后出现呼吸困难而行气管插管,予以呼吸机辅助通气、抗感染、抗休克等治疗。其后患者于1月中旬行气管切开术,虽生命体征平稳,但仍处于意识昏迷状态。

  今年2月18日,张奶奶为寻求进一步治疗,来到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筹)】。住院治疗期间,虽对患者加强了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但其肺部感染却呈反复加重趋势,若不及时干预,可严重影响病程,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3月下旬,张奶奶转入9F重症医学科。赵枫主任、李鲁萍主任带领的医生团队,立即针对病情特点,开展了审慎的评估讨论。重症肺炎是一类非常凶险的疾病,尤其是合并基础疾病的高龄患者,救治难度非常大。

  经诊断,张奶奶神志昏迷、肺部感染严重,气管内可见较多粘痰,倘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处于意识昏迷中的患者,很可能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 赵枫主任、李鲁萍主任查房

  在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治疗方案后,赵主任团队随即为张奶奶开展了以抗感染、控制心室率、抑酸护胃、祛痰、预防癫痫发作、补液等对症治疗,并通过纤维支气管镜为患者开展肺泡灌洗,使患者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随着张奶奶病情趋于稳定并出现好转,赵枫主任、李鲁萍主任团队又给予间断呼吸机脱机,以求尽快促使患者恢复自主呼吸能力。

  对于长期依赖人工通气的患者,呼吸机脱机是有相当难度的“技术活”,盲目操作可导致脱机失败,甚至增加死亡风险。针对张奶奶的情况,赵枫主任、李鲁萍主任团队从保持患者呼吸中枢驱动力,改善外周呼吸肌肌力和耐力,降低呼吸前、后负荷等多个环节入手,循序渐进,积极为尽快撤机创造条件。

▲ 李鲁萍主任开展纤支镜检查

  救治期间,张奶奶的病情时有反复,但在赵枫主任、李鲁萍主任以及赵得梅护士长领衔的医护团队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下,最终转危为安。

  “五一”小长假期间,在科室医护团队本就满负荷工作的状态下,赵枫主任还特别针对像张奶奶这样病情易出现反复的对象,开展了全天候的重点监护,确保整个治疗过程万无一失。目前,张奶奶的肺部感染已得到控制,病情趋于平稳,意识状态较初入院时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

  张奶奶转入9F重症医学科伊始,正是家属最担心、最迷茫的时候,赵枫主任、李鲁萍医生团队耐心细致地向家属介绍讲解病情及治疗方案,对家属进行宽慰疏导,温润如水,细致入微,如一味不焦不躁的良药,安抚着家属忐忑的心。

  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因为病情特殊,难以自主配合护理工作,而家属又无法长伴照顾,相较于普通病房,对护士的专业性和服务意识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赵得梅护士长、廖伟芳副护士长带领的护理团队不分白昼和黑夜,密切观察着患者的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严密监测记录各项数据指标进行评估。每1-2小时翻身、拍背、排痰……全面承担起患者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为张奶奶摆脱生命危险,病情逐渐好转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生命护航 家属感激致谢

  在患者最无助的时候,正是神经外科重症监护9F病区全体医护人员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大爱之心,为生命护航。5月3日,家属特意为团队送上了精美的锦旗和红彤彤的大号感谢信,以表最诚挚的谢意。

▲ 家属送上锦旗和感谢信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一面锦旗、一封感谢信,承载的是患者及家属对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筹)】医护人员的信任及认可,也激励着全体医护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不惧艰险、迎难而上,以不断提升救治能力及优质医疗服务为目标,守护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健康中国战略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院校合作 双向赋能 │ 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一行来院参访

下一篇:开拓视野 赋能发展︱医院举办护理部人员外出学习汇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