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震颤,一针消除 ——特发性震颤手术治疗

2017-07-10 来源: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17年6月12日,一位特发性震颤患者从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高兴地走出来,出院了,回家了。他叫王德昭(化名),今年虚岁67岁,来自上海市浦东新区。患者病愈出院,无疑是我院的医务工作者们最愿意看到的喜事。为王先生手术操刀的,正是我院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刘伟钦医生。

  妙手回春赛华佗,悬壶济世真良医

  10年前,王先生发现自己无明显原因出现双上肢不自主轻微抖动,刚开始不在意,以为症状过些天就会消失,因此未予以重视。随着时间推移而病情逐渐发展,王先生双上肢不自主抖动逐渐加重,如会客时喝茶或在吃饭时抖动越发明显,常洒落一地,因此逐渐变得不好意思会见朋友,甚至不敢去亲朋好友家走动,招致不少亲朋好友不满,有些甚至断绝来往,自己痛苦不堪。十年来,到上海不少医院求医、吃药,但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病情逐渐加重,喝水、吃饭都有困难,严重影响生活、工作。王先生鼓足勇气四处求医,6月2日来到我院就诊,收住院治疗。

  经我院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刘伟钦主任、杨维干主任会诊后,诊断为特发性震颤。经专家耐心细致讲解,王先生明白了该病的发展进程,目前仍无特效药物治疗,我院对此病手术治疗效果好。

  入院查体见双上肢对称性出现持续的姿势性、运动性震颤,以上肢明显,喝水、吃饭时症状明显,有阳性家族史。入院后,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症,可手术治疗。

  

  刘伟钦主任在为患者做立体定向手术

  刘伟钦主任应用我院高端精密的LEKSELL脑立体定向仪和先进的手术计划系统,为王先生制定了详细的手术计划,在局麻下行“立体定向左侧vim核毁损术”,手术过程顺利,术中肢体震颤立即消失,治疗效果显著,解决了困扰王先生十年的痛苦,王先生及家人对手术治疗很满意。

  6月12日,在患者出院前夕,刘伟钦主任例行查房,此时患者神志清楚,精神佳,言语清晰,对答如流,理解力、判断力可,皮肤及粘膜无黄染、无皮疹、无瘀斑及出血点,无皮下结节,手术切口愈合良好,切口整齐,无头疼、头晕,四肢及躯体深感觉,浅感觉正常,病理放射未引出。总体恢复良好,右侧上肢震颤较前明显好转,书写功能较前显著提高,手术效果佳。

  出院小结显示,患者对答切题,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查体配合,四肢肌力正常,深浅感觉存在正常,无病理反射引出。双肺呼吸运动对称,节律整齐,语颤两侧对称,无胸膜摩擦感,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前区无细震颤及心包摩擦感,心律齐,未闻及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部平坦对称,无静脉曲张及胃肠蠕动波,腹部柔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肾胆囊未触及肝脾区无叩击感。右上肢震颤较前明显好转,饮食、睡眠佳,各项生命体征正常。

  

  应用先进的手术计划系统:计算可精确到0.1毫米的手术靶点,路径及入颅点

  【专家点评】

  什么是立体定向术?

  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手术(简称脑立体定向术),在患者头部安装立体定向仪,行核磁检查,应用计算机技术及其软件,把影像学资料传输至手术计划系统,进行图像的三维重建,可直观显示大脑的解剖结构,计算出手术靶点的精确坐标值,再输入立体定向仪后进行精准手术。同时可设计手术穿刺路径,计算病变大小和范围,使手术个体化,到达更精准、更安全、更有效、直观、省时、创伤小的目的。目前在世界范围应用日益广泛,分为二大类:1、脑深部核团电刺激术或叫脑起博器(DBS)术。2,脑深部核团切开术。

  医学小百科

  什么是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是最为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约60%患者有家族史,家族遗传性是特发性震颤的特点之一。

  其二,特发性震颤通常在50—60岁起病,逐渐出现双上肢对称性持续的姿势性或运动性震颤,无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这是本病的特点之一。比如拿水杯喝水,吃饭的时候,双手出现不自主抖动,难以控制。又如,写字、穿衣这些平常活动,也会出现肢体不自主抖动,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并逐渐加重。、

  其三,目前仍无特效药物治疗,可用普萘洛尔、扑米酮等药物治疗,但效果不理想。

  其四,不论采用脑深部核团切开术还是采用脑起博器术(DBS)治疗均可获得较满意效果。DBS治疗创伤更小、可逆、且可同时进行双侧治疗,一次解决痛苦。

  30载真情奉献,优质的效果是医者的荣光

  此文章仅作为临床学术研究、学术交流使用!

上一篇:惊! 18岁少女不明原因突发脑出血 神经外科专家沈建康教授确诊并成功完成手术

下一篇:4岁男孩车祸昏迷240天 蓝十字脑科医院又创生命奇迹